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廉洁文苑 >> 保护黑土 稳固粮仓

保护黑土 稳固粮仓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2020-07-29 阅读次数:7300
X
分享到 - 微信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 曹溢


“捏把泥土冒油花,插根筷子就发芽。”坐揽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东北地区,地势平坦,降水充沛,有着极为肥沃的腐殖质黑土层,是与乌克兰大平原、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齐名的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。


作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,黑土极其珍贵。每生成一厘米黑土需要200年到400年时间,而形成厚度为30至100厘米的黑土层则需要历经上万年时间。夏季温暖多雨,植物生长茂盛;秋末植物枯死遗留大量有机残体,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,不能被微生物分解;春季土壤化冻后,融冻水形成的土壤土层滞水,造成有机质分解缓慢,从而形成了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。漫长的寒冬造就了“一两土二两油”的黑土地,也因其极度寒冷让不少人望而生畏。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,此地都是荒原。成书于战国时代的《山海经》有载:“东北海之外……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不咸,有肃慎氏之国。”这里的“大荒”指的就是北部最荒远之地。


从荒芜走向繁荣、从贫瘠走向兴旺,黑土地的历史变迁也是一部新中国的奋斗史。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,在国家和人民急需粮食的危急时刻,人民解放军和复转官兵们在王震将军的组织下解甲归田、化剑为犁,拿出在战场上勇往直前、百折不回的勇气,破土前行,向荒原开战。短短几年时间,战士们就在松嫩平原上建起100多个农场,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,也为党领导人民开发建设北大荒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从1947年播下开发北大荒的第一颗火种开始,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、10多万大专院校毕业生、20万内地支边青年、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数以百万计的拓荒者进军北大荒。他们披荆斩棘,栉风沐雨,在人迹罕至的千古荒原上,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中华大粮仓”。开发建设以来,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7800多亿斤,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400多亿斤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,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份粮食调出总和的四分之一,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

土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,保护好黑土地,就是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。由于长期垦殖,我国一些地区的黑土地出现退化,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.3至1厘米厚的黑土表层,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/1000的速度递减,每年流失掉的黑土总量达一到两亿立方米,光是跑掉的氮、磷、钾养分就相当于数百万吨化肥。而黑土的流失与黄土不同,黄土只是把土层流薄了,但还能长庄稼;而黑土一旦流失光,将寸草不生,保护好“耕地中的大熊猫”,迫在眉睫。日前,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联合印发《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(2020—2025年)》提出,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,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性耕作政策支持体系、技术装备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。


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,就是藏粮于地。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,我国人均耕地少但粮食需求量大。要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基础上,通过培肥土壤,提高土壤肥力,让黑土地更黑、更“有劲儿”。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,当地根据东北平原西部和中东部不同的气候特征,研发出秸秆覆盖宽窄行免耕、秸秆覆盖宽窄行条耕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,实现了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并重。


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,就要藏粮于技。种好地,多打粮,科技是出路。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.2%。过去种地靠经验,现在种地看数据,告别看天吃饭,藏粮于技,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、供得上。无人插秧机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和直行辅助系统,通过手机就能操控作业;电子中控大屏幕上,秧苗长势、土壤肥力、空气温湿度等地块信息一目了然,对耕地进行要素分析,形成农业生产环境大数据;植保无人机飞播作业,大幅度减少农药的用量——将农业与科技融合,加强农业科技创新,向科技创新要出路,向科技融合要发展,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保护的良性循环,让中华粮仓越来越稳固。


 



上一篇:四战四平

下一篇:戒惰以正恒心







版权所有:中共四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四平市监察委员会

吉ICP备16006071号-1       吉公网安备 22030202000126号  网站声明